“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www.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女生小说 >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天降猛才于秦始皇[历史直播剧透] > 第21章 《天降猛才于大秦之猜猜我是谁!》

第21章 《天降猛才于大秦之猜猜我是谁!》(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穿成娃综里的对照组女配 超级神豪[快穿] 异行的幽灵 给咸鱼文女主当庶妹 刑侦:佛骨香 国公府真千金回来了! 师妹她真的很弱 七零之妹妹是个大美人[穿书] 这个全息游戏好逼真[快穿] 穿成名柯五人组老师后

【成语人韩信, 汉四年被立在有鱼盐之便,地势之险的齐国为齐王。

垓下决战一结束,兵权被夺, 汉高祖将他改封到楚地为王。历史记载: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

徙封十月后,有人密告高祖韩信与项羽旧将钟离眜相交甚密, 并且日日带兵巡行县城乡邑,恐谋反。汉高祖和谋士定计伪游云梦, 擒获韩信留下‘伪游云梦’的成语。

韩信被削去王爵, 贬为淮阴侯, 降爵羞与绛、灌等列,被囚京城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到了陈王叛乱, 韩信积怨意欲谋反准备在京城内响应,结果最后‘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称病不敢进皇宫的他, 为大恩人萧何的一句‘虽疾, 疆入贺’, 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斩于悬钟之室受‘钟室之祸’本人被诛杀, 三族遭夷。

临死前浩叹的‘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和得知他死亡消息的新东家汉高祖留下的‘且喜且怜’交代了韩信‘伐功矜能’的结局。

‘成也萧何败萧何’,‘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贯穿韩信的人生。】[1]

【汉高祖曾在击杀楚王的垓下之围前与韩信约定三齐王, 五不杀。

与天、与地、与君齐, 见天、见地、见铁、见绳、见君不杀。

历史传言, 韩信被裹在布袋,宫女用竹棍活活扎死。

历史传言,钟室被黑布包裹,不见天地,韩信被棍棒活活打死。】

此时,秦地陷入了一片寂静,众人嘴巴张开想要讲话却不知道能说什么。

从萧何月下追韩信——谋士识良才到成也萧何败萧何、钟室之祸。

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高光到伪游云梦、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从国士无双、勋冠三杰到居常鞅鞅和竹棍活活扎死。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对他,未免过于残忍……”终于有人发出了声。

对没有故事戏曲可看,仙幕是最大消遣品的黔首百姓而言,他们的脑子无法想象如此惊才艳艳的大将军,死法竟然这么憋屈。

不见天地君王,被竹棍活活扎死。

少年韩信本沉浸于仙幕的一通夸夸夸之中,然后就看到了仙幕的转折:“???我死了??”

本来激动的心如同泼了一通冷水,直接让少年韩信透心凉。他竟然直接或间接死于大恩人丞相和贤君明主汉高祖之手。

沛县的萧何不自觉的攥紧手中的酒杯,口中轻声呢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嗯?老何你说什么?”坐在萧何身前的刘季疑惑地看向萧何。

萧何看向刘季,半响:“我只是在为大将军的死而感到遗憾罢了,成败皆由一人引起。”

听到这话夏侯婴的面容有点纠结,这仙幕是当着正主儿的面讨论正主的过去啊,也不嫌不好意思,他插嘴道:“不过仙幕也没说这大将军为何会被杀,指不定做了什么。”

萧何掩下眼中复杂的情绪:“仙幕言那将军乃‘政治’痴儿,或许与这个有极大关系。”

虽不知何为‘政治’,但从痴儿和伐功矜能二词,也知代表的是那大将军虽有胸有谋略但脑中却无心机。

汉初三杰,大将军为将才,他为吏才,那不知底细的谋士为智才。文臣谋反三年不中,将士谋反一呼百应。

将军一破楚便被夺兵权,分封富饶之地为齐王也被夺再为楚王,后变为淮阴侯。这未来的汉高祖能做出鸟尽弓藏之事,怕自己和那个谋士也会表现得不慕名利之事或者进行自污之举以减轻那汉高祖的戒心吧。

此时的张良心情也略微有些奇妙,始皇帝死后若真有秦末纷乱,他也当去拥立韩王,复辟韩国,为何会去辅佐这汉高祖?

即使他未来真的辅佐汉王,大汉建立后看到韩信的结局自己会作何想法,继续辅佐还是急流勇退?

【汉氏集团对韩信的杀机来自何方,历史有诸多猜测。】

【汉四年也就是前203年,韩信一举消灭诸侯国仅剩楚国,他自然是威风八面,刘邦则是被西楚霸王围困荥阳,这时候天下局势权在韩信的一念之间。

我们刚刚只说了那时候西楚霸王的说客和韩信的谋士都来劝韩信三分天下,但韩信没应,甚至感悟夸赞汉高祖对他‘解衣推食’。

其实韩信没应的同时,他做了一件事情。

就在汉高祖本就对韩信会不会三分天下无底之时,脑中只有兵书的韩信用清澈而又单蠢的脑子给汉高祖写下了一封信。

你们猜,那信里说了什么?】

“用单蠢的脑子写下的信?”天下人思考,这大将军的脑子不是极好,仙幕怎么又说是清澈又单蠢的脑子?

他们挠头思考片刻:“若说这信可以让当权者介意,并且被当做杀他的理由,怕不是……”

“若是在那种时刻能够让汉高祖介意,怕是借此索要东西,或者不去救援?”

“不对不对,仙幕曾说大将军赶走说客没多久就与汉王一起在垓下用‘四面楚歌’与‘十面埋伏’之计让楚霸王乌江自刎,不该啊……”

少年韩信也有点迷茫:“我用清澈又单蠢的脑子写了什么?”现在的他怎么能够想到未来自己的想法,刚打下齐地的他会说什么让汉高祖愤怒?

不过……

少年韩信想到仙幕曾展示出来的秦末势力图。

他他他,他不会……

【信中韩信言:“齐伪诈多变,为反复无常之国也,南边与楚相临,恐其局势不定,不如设假王以镇之。”

“信愿为假王以便局势。”

对于假王的解释,有史家说是自谦,实际上还是真王。《汉书.张良传》中记载秦末楚国‘景驹自立为楚假王’是真楚王,只不过很容易被杀了而已。

也有史家说是真‘假’王,就是立个样子,威慑齐楚二地。但实际如何,还是得看当时写这封信的韩信如何想,看到这封信的汉高祖如何想。】

信里的内容真如韩信所料,这样做不对嘛?韩信再次陷入迷茫:“齐为排除楚国后最后一个残存的诸侯国,实力强大,攻打齐国时受到西楚霸王的挟制,齐楚两国勾结的几率巨大,派遣假王以镇之有何错误?”

就是最后面那个‘愿为假王便’让少年韩信有些不好意思,他确实很想封侯拜爵,没想到未来的自己竟然真的说出来了。

少年韩信一种想法,但是其他看到这封信的士族百官却有不同的想法。

看到信里内容的百官:“???”

士族:“???”

蒙恬携众武将啪的一下蒙住眼睛和耳朵,企图欺骗自己:这不是大将军做出来的事情,那个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怎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

始皇皱眉,说出了关键信息:“愚蠢,本就功高震主被那汉高祖猜忌,在这关头挟制称王,果然不负政治痴儿之称号。”

天下黔首皆叹息:“这大将军未免有些蠢笨,功高震主不懂得避嫌不说,还主动靠上去在主家危机时刻求王位。”

“说脑子不灵光吧,但他却屡战屡胜,最后左右天下形势。说他聪明吧,偏偏犯蠢,挟恩图报。”

【当时还是汉王的汉高祖看到书信立即冲着书信使大怒骂道:“吾被困于此,旦暮希望你韩信来辅佐协助吾脱困,没想到你竟想自立为王!”

汉高祖生气怒骂,但他身边的谋士却还清醒的知道现如今的形式并不能得罪韩信。

谋士当下便附耳与汉高祖语道:“汉方此时不利,怎能禁韩信立王?不如立他为王给予善待,让其自守一方。不然,恐变生。”

毕竟这可是有资本三分天下的人,若不善待韩信,他直接跑去项羽的阵营怎么办,此时项羽的说客可就在韩信营中伺机待发。明悟的汉王极为识相的改口道:“大丈夫定诸侯,只能为真王,怎能做假王!”

韩信,成为富饶之地的齐国为王。

韩信三十五岁早亡是那封在汉高祖被围困时请求加封为齐王的信?还是汉高祖当时迫于困境加封他为王的憋屈?】[1]

“汉高祖生气怒骂?”少年韩信双眼迷茫,他原以为是为完美解决齐地危机的事情,没想到汉高祖背后的反应竟然是怒骂。

战国七雄年年征战让百姓们对打战记忆深刻,孩童想做的也是为国征战,做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年仅十几岁的少年韩信自然也不例外。

他想做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拜爵封侯,他的脑中不断想的都是他观察出来的东西,再把这些东西印刻在脑中。实在没有脑子去想人情世故,以至于多次去亭长家中蹭吃蹭喝,亭长夫人同他错峰吃饭他才反应过来不敢去叨扰别人。

想到在暗无天日的宫殿中被宫女扎死,诛三族,韩信痛苦的闭上眼睛,是他过于蠢笨?以至于未来的自己看不出主家是喜是忧?

【但实际上,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其实从未完全信任韩信,后人总结汉高祖三次诈之。】

【汉三年六月,此时韩信已破赵灭代,说降燕国。还未开始夺攻齐地,也未灭杀西楚霸王。因汉高祖在成皋被楚军围困,赵王张耳和韩信便往来救援,期间他们平定赵国城池的同时支援汉高祖。

当韩信与其探子头头赵王张耳的军队在黄河这头修整时,汉高祖一大早渡过黄河,自称汉使进入还在床上睡大觉的韩信帐中,夺取韩信的兵符。

然后用旗召集诸将,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去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灭赵手中还有三万士兵对对一国之兵。

而灭齐时,有人言当时韩信攻打齐国时手中不足万人,仅有两千名将士,而齐国有项羽二十万大军协助。

面对这种困境脑袋只有打战的韩信,让将士们回家带人,带十个新兵为什长,带百人为百夫长,以此类推,最后才成功灭齐。】[1]

【此为第一诈。】

【还记得之前说的围杀西楚霸王吗?垓下决战刚一结束,韩信兵权被夺,汉高祖就将他从有鱼盐之便,地势之险的齐地改封到楚王。】

【此为第二诈。】

【韩信被封楚王后,汉高祖唯恐韩信谋反。于是和谋士定计伪游云梦,擒获韩信。】

【此为第三诈。】

【《容斋随笔》完整讲述了汉祖三诈。而最后提到的‘夫以豁达大度开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于谋逆,盖有以启之矣。’

意思就是一个豁达大度的开国君主所作所为竟然如此,韩信终于积怨谋反,看来萌生这种念头是有原因的。】[3]

【韩信死后,历史对于他如流星般闪耀却短暂的一生抱着诸多遗憾。

唐高祖言: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唐太宗在《帝范》言: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侯之策。

韩信与项羽始终未有一战,独垓下一战,即收楚汉兴亡之全局。】

【韩信在汉朝的功勋可比周公、召公、太公,假使韩信能谦恭退让,不恃才傲物,后世子孙也可以绵延万代,不至于诛三族。】

【不过韩信也不孤单,汉高祖先后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

【还记得张良在汉高祖彭城兵败之后,在下邑提到的那三个可以辅佐汉高祖打天下的将士吗?】

天下人沉默。

然后在脑子里挖呀挖,终于从犄角里挖到了那点东西。

他们再此看向仙幕说到的那什么异姓王,诸多百姓把脸皱成包子,大将军死了,那其他二人……

张良此时也不想说话了,能在那时被他提到的应当都是那汉高祖需要的人才,不会……

【张良提到的三位将领皆是良将,汉高祖能最后夺得天下也有他们的大功劳,在大汉建立,他们依旧是位列诸侯国。

英布获封淮南王、彭越梁王、韩信获封齐王后被夺成为楚王,还有其他的如燕王臧荼、韩王韩王信、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1]】

本来正沉浸于大将军不得好死这个糟心结局的张耳、王吴芮、英布、臧荼、彭越、卢绾等人乍然听到仙幕提到自己名字。

未来他们竟然封王了!真威风!

不过想到仙幕接下去可能要说的事情,他们:“???”

为何会在这时候叫到他们的名字?他们不想要在这个时候得到被仙幕提到的‘殊荣”啊!

【郡国并行制只是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过渡品,身为过渡品的他们,结局自然是,你们懂的?】

张耳、王吴芮、英布、臧荼、彭越、卢绾等人欲哭无泪,他们不想懂!

【八位异姓王除了赵王张耳因病早亡,长沙王吴芮因近南越、地处偏远、面积最小、实力最弱得以流传。

其余皆不得善终。

有如从天下劲兵之处的韩国被调去戍边整天被匈奴包围,只能求和,然后被汉高祖书信多次敲打后叛汉被杀的韩王信。

有别人反,想称病窝家里不敢动,汉高祖大怒责备他,两次被告谋反,最后一次处以醢刑,剁成肉酱分给众诸侯王食的梁王彭越。《史记·黥布列传》记载: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

是的,这个诸侯王死的最惨。

有看韩信、彭越被诛杀,再加之仇人秘密告他谋反,然后慌张反抗被杀的淮南王英布。

有本来没啥事,但看到一堆人全死了慌不择路跑到匈奴去的燕王卢绾。

再加之有兵仙神帅之称的先齐后楚的韩信。

自此各大封国自此转入刘氏子孙手中。】[1]

【汉十二年,刘邦杀白马、喋血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其核心内容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意思就是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可共同击灭。】[1]

咸阳宫中不乏武将,身为一个武将最能感同身受了,他们颤抖着手指着仙幕上汉高祖歃血为盟的景象:“枉费八大将为你奋勇杀敌,你你你!你竟卸磨杀驴!封不起你别封啊!简直不可与竖子谋也!”

“相鼠有皮,你却无义!兔死狗烹怎可为王!”

蒙毅看到殿内那几个武将激动的样子不由得轻叹,仙幕都说了分封已经基本过去,那些诸侯只是过渡品,若是不击杀等那汉高祖死后,怕蹦跶得更欢,然后又是一次战国之乱。

那位汉高祖为何要杀诸侯,原因其实细思下就懂了。

诸侯位,安抚人心罢了。

【汉高祖身为始皇的编外儿子从方方面面汉承秦制。

郡县制自然不会放过。

毕竟这确实是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的进化,是历史选择的。

汉高帝欲分封六国时,他的智才张良其实曾说不可。但还是立了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等人。因为分封并不是天子一人可以决定的,那些拥有不世之功的功臣也想要拥有周时诸侯的荣光。

也因为他参考了大秦灭亡的经验教训。参考了扶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与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需置王以填之,请始皇立诸子填之。’的建议,知道偏远之地现如今的大汉确实无力控制,实行过渡的郡国并行制罢了。

不过历史证明恢复分封制确实是被历史抛弃的一件事情,凡有血气之子必会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分封。分封不过是争之端,乱之始。

就连汉高祖作为过渡时期分封的同姓九王,在汉高祖死后不过四十年也引起了七国之乱,最后以七诸侯全部身亡为结果。

历史成功从分封制过渡到郡县制。

因此,李斯、始皇之言,张良、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无论是我还是其他博主的十大明君盘点榜上,一定会有始皇的一席之地,甚至前三名基本上会有始皇的身影。

因为秦始皇的功绩每一个华夏人都会记在心中。从始皇开始统一的种子就种在了华夏族每一个子民的心中。

华夏是一个拥有老者般智慧,婴儿般光明的伟大民族。

五千年前与华夏并肩而立的古埃及,四千年前与华夏一起发展青铜器的古巴比伦,三千年前华夏诸子并起,儒家、墨家、法家、农家,百家争鸣,与华夏一同思考哲学的希腊。都已消失在历史舞台。

但是现在的华夏民族,祂也仍旧拥有和天下人一较长短的能力!

泱泱大华夏,绵绵五千年,华夏大地上只会有一个国家,一个最终会统一,会爱着这片大地的国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那些企图分封成为诸侯国的臣子,最后的结果不过是五马分尸,草席裹尸罢了。

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6]

心中妄存获得分封成为诸侯国王的臣子:“……”

心中妄存获得分封成为诸侯国王的公子:“……”

企图复辟六国,恢复故国荣光的六国遗贵:“……”

企图分封成诸侯就会五马分尸?草席裹尸!他们的心一颤,那颗想要分封的心突然冷却了。

好友悠悠的目光转向张良。

此时的张良本在筹谋第一次刺杀,只不过因着仙幕的出现,知道始皇也没几年好活而停下反秦的步伐而已。

张良看到好友仓明君的目光毫无畏惧:“良只欲反秦,至于复国嘛……”张良思考,想到韩国遗贵那不成器的样子,想到仙幕说到那些百姓,沉默半响道:“若秦朝下任国君不尽如人意,良当然会想要复国。”

民心,民愿。若那始皇帝能懂仙幕所说的那些东西。

张良觉得,不反秦也没什么。

【异姓诸侯国是一回事,但要说汉高祖爱杀功臣也不至于,西汉开国一百五十多位功臣,一百四十五位列侯和八位异姓王,严格说来,刘邦杀了四个,吕后杀了两个,其他人倒是活的还不错。】[1]

【汉初天下一统,汉高祖已经六十多岁,而韩信才三十出头,国主尚小,臣子却功高无二。

韩信的死,或许西楚霸王的说客和谋士说得对,韩信过于强大。

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韩信无处可去。

西楚霸王已死,天下已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王铁律罢了。】

帝王铁律?此时咸阳宫百官们瞄向台上的帝王。他们的帝王也会杀功臣吗?

难道在他们不知道的未来始皇会杀功臣??

感受到百官若有若无视线的始皇,一股死亡视线看向仙幕。

他始皇可从未杀过一次无辜的功臣!

【实在不好意思,博主刚刚犯了一个错误,帝王铁律不是这么用的,历史上也有一些明君不杀功臣。

比如始皇帝陛下,虽然同样是一统天下之君,但因为秦始皇强大的自信与本身卓绝的能力,从未杀过一个功臣,如同我们第一个视频中 《榜一大哥竟有这事!》中介绍的,始皇用人不疑,唯才是举,能容人之短。

其身边的王翦、王贲、王离、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李斯等在其一统天下中助力极大的功臣,始皇在位时都活的非常滋润,比如名将王翦就活到了六十一岁去世,寿终正寝。

除了经常跟着始皇这个一心只有国家的君主每日工作零零七,忙得晕头转向,他们的生命非常安全。

毕竟始皇陛下意在天下。后世传闻,给秦始皇一张世界地图,他可以把华夏的旗帜插满这颗地球每一个角落。他只会发愁底下的能臣英才不够他打天下、稳天下,还从未听过始皇陛下嫌弃能臣功高盖主。

虽然始皇没有像汉高祖这般分封异姓王,不过博主相信如果那些功臣了解汉初八大异姓侯和九大同姓侯的下场,应当也不想得到分封吧,毕竟分封的下场真的只有五马分尸草席裹尸。

故而这帝王铁律,还不配戴在始皇陛下头上。】

少年韩信蹲在墙角画圈圈,正伤心无措不知未来如何是好,然后就听到仙幕的话。

他想起仙幕在第一个视频中介绍的始皇,唯才是举,用人不疑,能容人之短。

少年不得不承认,他心动了。

为那句唯才是举,用人不疑。

仙幕曾在这天上展示了很多地图,韩信都把它们记在脑中,其中就包括了秦地地图,和那张逐渐变大卫星地图,虽然卫星地图出现的时间很短,但绝佳的记忆力还是能够让韩信瞬间调动出来。

地图的对比可以看到,大秦的版块相对于整个大版块而言还有非常大的一块区域没有占领。

满是仙幕知识的大脑空出一点点缝隙开始让小韩信思考,如果他投奔始皇的话,他能不能只管打战……

至于封王拜爵,小韩信打了个激灵,他都不要了,无论是异姓王还是同姓王都太可怕了!他只想打仗,然后……

小韩信嘴角弯起,他想把大秦的旗帜插上这个圆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小韩信开心不过一会,就想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点。

他看向自己破落的小屋,他……好似没有可以见到始皇的途径……

此时咸阳宫百官挺到仙幕的话皆是松了一口气,继而像获得奖章般的激动。

他们听到了什么!他们的始皇陛下是仙幕盖过章,不会杀功臣的皇帝!

是一心只有国家、一心为国,还正在发愁缺良才的君主,众人开始绞尽脑汁思考自己门下有无好良才可以推荐给陛下。

咸阳宫里被仙幕透露可以活到六十多岁的王翦则是他们第二个关注的人,这姓王的竟能活那么久,特别是众武将,准备等此次视频结束就去看看那王翦怎么过的,能够行军打战十几年还能活那么久,要知道行军打战之人暗疾可是非常多,早逝还比较有可能。

被仙幕着重点名的王贲、蒙恬等人现在一听到那异姓侯就条件反射的想到五马分尸和草席裹尸,齐齐打了冷颤。他们现在知道了,不分封异姓侯才是陛下对他们的爱与保护,要是分封了就是准备砍他们的头了!

感受到底下臣子视线的变化,始皇眼帘下垂,眼中满是笑意。

如若他没有听错,这仙幕是在向天下广而告之他秦始皇一心为国,不杀功臣,且缺良才?

仙幕招贤令已经替他发下去,始皇觉得自己怎么可以落后于仙幕,总得做些什么。

始皇觉得他越来越喜欢这个仙幕了。

【天降猛才于大秦之韩信大将军的篇章即将过去,韩信可以说是英雄一世真豪杰,技能点可能皆点在智商。但情商上的不足却让他辜负胸中百万兵,身为重臣稍显愚钝缺乏政治上的大局观。

同另两位汉初二杰的结局完全不相同,实在是可惜。

不过没事,政治小白的人生也是精彩的,说他是成语制造机,他确实没有辜负成语制造机的名号,由初入史册到死都由成语贯穿全人生。

说他是战场魔法师,他能够二十七岁第一次上战场就屡战屡胜,甚至左右天下局势。

说他是数学建模始祖他也不负名号,打下一场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模仿的战役。】

仙幕讲的速度极快,看到陪伴了他们两刻钟的韩大将军即将离去,百姓们还有些不舍。

“看了这么久第一次看到从我们百姓当中来的这种大将军,还真有点舍不得啊。”

“不知道下一个‘猛才’仙幕准备介绍谁,还真希望仙幕多介绍,我都真没有见过祂介绍的猛才,还真是长见识了!”

百姓舍不得韩信这个大将军,始皇也不逞多让,他盯着仙幕上大将军的画像想把他记住,但那画像里的人实在普通,套上铠甲,咸阳就可以找到七八十个相似的中年人了。

始皇有些遗憾,因为如此猛将竟然只知道他可能姓韩。

正在始皇遗憾时,仙幕杀了个回马枪:【题外话,韩信在第一次与汉高祖等人开就职演讲的汉中对时,与暗渡陈仓一同提出来的还有一项就是他军改方案。】

“?”这句话吸引了咸阳宫中百官的兴趣,特别是武将,这是什么神奇的方案。

【也就是韩信申军法,韩信能够短时间把集合起来的将士变成虎狼之师,与这个方法有极大的关系。】

听到这里,不仅仅将领们感兴趣,就连天下人都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法子能够把短时间把集合起来的将士变成虎狼之师。

众人对仙幕投以好奇的目光。

就连始皇也充满了兴趣。

【说起来好像是非常复杂,不过我们归纳总结一番无非就是一句话——军事上全面继承大秦!

若论战国或者秦末汉初的军事制度,秦国的一切,皆是当时最为先进优越的!

有自知之明的韩信在秦国的地盘,用秦国的军事制度,打秦国的关中地区!

最后竟然真赢麻了!

非常好的用到了因地制宜和拿来主义法则!

用一个字概括:爽!】

始皇:“……”他刚还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仙幕,现在觉得有这种想法的自己怕是脑子有坑,这破仙幕整天死抓着汉高祖摘他大秦江山桃不放,以此来刺激他,算什么好汉!

这个破仙幕怕不是嫌他始皇活的还是太长了准备气死他吧?秦始皇用眼睛找身边能扔的东西准备以泄心头之怒。

王相察觉始皇的动作,连忙上前道:“陛下使不得使不得,这仙幕是在夸我大秦的军制优越,是夸!”

始皇自然知道这回事,就是心里气不过,实在是这仙幕过于气人了。

若是有一天能见到这仙幕背后之人,始皇觉得自己手中的剑控制不住的想出鞘,他定要同背后人‘切磋切磋’。始皇咬牙。

系统自然不知始皇内心想要和自己切磋,如果知道怕也是不会放在心上,毕竟始皇可打不着自己。

他依旧战战兢兢地执行着工作,播放视频:

【我们刚提到,另两位汉初二杰的结局完全不同于韩信,那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子房觉得那李四王五会如何?”沧明君思考道。

张.王五.良:“……”他不想被叫李四,谢谢。

不过想到这是仙幕对他的保护,他也没多想,沉默半响,说道:“虽不知那谋士是谁,不过看到大将军被兔死狗烹之景,定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选择避事或自污之法保全自己与家人。”

“就是不知为何……”为何一心复辟韩国的他会去协助汉高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

张良对未来还真是满腔疑问。

【若说韩信是与汉高祖相爱相杀的红玫瑰,萧何是青梅竹马的贤内助,张良就相当于天降知己。】

【他没有韩信为大汉打天下屡战屡胜的战绩,也没有萧何那般统后勤,镇国家、抚百姓、粮道不绝的好口碑。

始皇灭韩后他一心想光复韩国,恢复五世相韩的荣光。

但刺杀始皇失败,他潜藏十年之久;秦末反秦武装风起云涌他扯大旗想反秦,却也只能带着百余人去投靠他王;拥立韩国,打不下被秦军占领的地盘,还是汉高祖救场韩国才有地盘;好不容易拥立的韩王也在他辅佐之下早早噶了。

张良,他做了什么?为何能与韩信、萧何并列汉初三杰之一?为何能被称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为何后世帝王一提到谋臣就喜欢比做子房?就连谋士自己也以他为榜样?

张良,何德何能?】

听完仙幕的介绍,天下人脑中现在只有一个疑问,不是这个人竟然敢刺杀秦始皇,而是这个人为什么可以成为与大将军齐平的汉初三杰?

“所以他是未来做了什么了吗?”黔首们眉头皱成包子脸。

至于咸阳宫的百官,被灭的韩国人啊?天下间被灭六国遗贵想刺杀始皇的人多了去了,多这个王五一个人是真不多,他们现在只想知道,这个人为何有资格被称之为汉初三杰?

坐在张良身旁的仓明君挑眉,看向张良,好似明悟了什么:“五世相韩?刺杀秦王?光复韩国?”

张良看到好友明悟了,索性也不隐瞒:“嗯,王五。”连准备捅嬴政好友都知道,也不缺被就是仙幕所说的王五,毕竟五世相韩的人,实在不多。。

听到身边的人正是仙幕着重介绍的汉初三杰,好友看张良的面色,很好,张良面色红润并无异色,他笑道:“仙幕如此贬低于你,你竟还能面不改色?”

张良无所谓道:“看仙幕如此久,你还不知祂脾性?”

好友挑眉:“仙幕脾性?你说说?”

张良淡定地饮下杯中茶水:“对始皇祂先扬后抑,对大将军也是行先扬后抑之术。所为的就是让祂主讲的那些人能有所获。你信不信,现在秦始皇已经在思考如何改秦律,如何杂糅墨家发明、儒家私学,并另找取代军功进爵之法?比如那个科举了。”

好友惊讶,他看仙幕又看张良:“私学?发明?科举?仙幕从未重点提及啊?”

张良看好友真是在问这个问题,为好友的脑子默哀一瞬,说道:“仙幕一直在强调民愿、民心,在《六国》篇章中讲与民生息才是正道,但秦律问题极大,秦律与大秦军功授爵相匹配的。

秦始皇若想与民生息定得变革秦律的同时找寻其他能让百姓和士族晋升之法。

仙幕前面提到孔子私学是惠民法,但其中还缺了一个引子,怕始皇也在等那个引子。”

好友明悟:“看来定是那‘科举’之术。”

张良点头:“孔子私学虽好,但也不是普通黔首能承受。仙幕在讲私学与科举时没有展开讲,不知后续是不是有玄机。”

“哦,对了。”张良本来要停下,但却发现自己漏讲了一个内容,“你信不信那个算了下还处于少年时期的大将军现在在苦恼如何接触用人不疑的始皇?”想到秦地某个角落一个孤身少年正迷茫于怎么见到心中另一个良主,张良就想笑。

果然是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聪明是真聪明。但在官场上还真不够那些毒蛇一口闷的。

好友叹服:“我可算是懂得为何你能和那大将军一起被封为汉初三杰了。”

张良继续看仙幕,不知为何,他眼角带上了笑意:“虽不知仙幕是后世之人还是真仙家,但无论是人是仙是鬼,祂总归是一心为……华夏。”张良觉得用华夏才能说明仙幕为何一心为他们考虑。

那背后之人,喜欢并保护着为这片大地带来正向影响的人,也是华夏人?

【华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请你们记住,每一个能青史留名之人都值得敬佩,值得我们敬畏。

张良,他有资格被称为汉初三杰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那一杰。】

【接下去请让我为大家隆重介绍这个男人——张良。】

众人屏息以待,他们真的非常好奇这个男人何德何能可以青史留名。

【你幼时是否曾为去学艺还是摸鱼而选择困难?你青年是否为考吏事或种田而感到困苦?你中年是否为家里蹲还是闯天涯而觉得头疼?你婚前是否为选哪个对象而惶恐?

张良此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能在变幻莫测的利害关系之中一举穿透漫天晃人眼球的迷雾,为你找到通往人生富贵大门的钥匙。张良,你最好的人生顾问!一生中最需要的操盘大师!】

【你是否还在为老板任人唯亲,死抠工资,吝啬奖金,而在职场躺平毫无上进心?

张良此人,拥有跨阶级的眼光,是百姓黔首贩夫走卒等无产阶级打工人最好的知己朋友,每一个老板身边都需要一个张公子!】

【张良,一个与汉氏集团其他糙汉皆不相同,真.世家公子,集仁义礼为一体的又高又富又帅病美人。

一个敢于在天下一统后击秦帝,被大索三日也没有找到的法外狂徒.真张三。】

【韩信的结局,韩信的情商,在张良面前只能说是:

张良:你是弟弟?

韩信:……哎!】

本就失落窝在角落的少年韩信:“!”弟弟?他难道想认我做弟弟?

他伸手想要摸到半空中的仙幕,却怎么也摸不到,小家伙的脸皱成包子,越发觉得伤心难过:“假的,你不是真的想认我做弟弟!”

又高又富又帅!病美人?

听到这话的张良腾的一下站起身,他看到了什么??那破仙幕竟然说他是病美人?他刚还夸赞仙幕,仙幕此时竟背刺于他??

“哈哈哈。”听到这里,仓明君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天降知己就算了,还病美人,也不知你经历了何事,以至于仙幕会如此称呼你。称呼五花八门,人生顾问?操盘大师?法外狂徒?最重要的是哪个无产阶级最好的知己?”

好友几乎笑抽了过去:“你这称呼和大将军相比较也不逞多让啊。”

张良面色漆黑,盯着仙幕,咬牙道:“我也很好奇。”他自韩灭亡后勤加锻炼,怎么就被称之为病美人??还多了那么多称呼!

他怎么忘记了仙幕对始皇和大将军所做的事情,刚反应过来的张良只觉得鞋底都快被脚趾抠穿了,他这是即将在天下人面前把底子都兜干净???

“不过这五世相韩,贵族出身、集仁义礼一体、高富帅,加之一统后击秦帝”,刨除那‘病美人’三字。

好友饶有兴趣道:“天下之人想要猜到这王五是子房兄你,怕是很容易。不像那大将军,找到他都难。”

张良气此时已冷静下来,或者说直接自暴自弃:“我本无根之人,被知晓了也无妨。”

“算了。”麻了,躺吧。

听到此好友哑然:“子房兄何故如此……”

张良关注点在病美人上,黔首的关注点倒是五花八门:“那汉初三杰竟然有病美人?不知得有多美才能称之为病美人。”

“仙幕举了一堆例子看得我都想去那王五那里断命了,那王五应当就如同仙师说的一般可以帮人指引未来之事?”

“嗯嗯,看样子就是,就是那什么百姓黔首无产阶级最好的知己让我迷糊,无产阶级是什么?指我们吗?”

士族的关注点则是:“一统后击秦帝,还得到大索三日的待遇?我原以为就是普通的刺杀,现在看来不是一般的刺杀啊,这汉高祖的天降知己难道是始皇死敌人?”

看到这消息,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是反秦联盟的人,忧愁的自然是拥护大秦的官员。

比如此时的咸阳宫一道道的眉头就开始不对劲起来,百官们窃窃私语:“这王五不对劲,能大索三日怕是来者非善,而且刺杀也不是一般的刺杀,应当是真威胁到陛下性命,不知未来能不能为陛下所用。”

始皇记得他未曾在博浪沙中被人击杀:“那王五击杀朕于博浪沙,看来是未来之事。”

王相查看仙幕之前说的视频记录,终于找到:“回禀陛下,博浪沙应当就是仙幕曾说的,您明年会遭到的击杀。”

始皇明了,不知他与这的王五有多深,那人能力如何,是否值得纳入麾下。竟能在刺杀后得到天下大索三日的待遇。

【为何说张良是百姓黔首贩夫走卒等无产阶级打工人的知音、人生顾问与操盘高手,这就得讲到张良在汉高祖打天下中发挥的作用,各位看官请听博主一一道来。】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重生之我要当三界之主 带着百度去逃荒,小瞎子他太撩人 解放末世 末世之超级吞噬系统 原神:帝君拿来吧你 小轩窗,玉珠忙 莲花楼:有缘自相聚 一觉醒来,我成侯门老祖宗了 南城缚雪 二号街角